作者:基金知识 文章来源:股票知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5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
“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成长中的小公司。”这是被美国《时代》周刊尊称为“第一理财家”并以“股票天使”自居的彼得·林奇的名言。如果选择正确,投入成长中的小公司究竟可以获得怎样的收益呢?
Google2004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价格为85美元,到2005年11月底其股价突破400美元,市值超过1120亿美元,这家成立才7年的公司市值终于超过了可口可乐。考虑到可口可乐达到1100亿元的市值用了超过100年的时间,其与Google的比较显然很能说明些问题。
2005年,年仅30岁的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进入美国400富豪榜,并成为其中最年轻的富豪。在同一张榜单上,重仓持有可口可乐的巴菲特排名第二,而此时的巴菲特已经75岁高龄了。
市场对Google400美元的股价之所以能够接受,主要是因为成长股的估值并不是基于市盈率的分析,而是引入了PEG的概念。截至2005年9月底的12个月里,Google的盈利是13亿美元,这意味着其市盈率超过了86倍。对于蓝筹股而言,86倍的市盈率显然是高估了。
所谓PEG,就是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率的比值。Google2004年9月到2005年9月的盈利,较上一个12月增加了4亿美元,这意味着该公司的盈利增长率达到了57%,其相应的PEG就降到了1.5,显然证券分析人员更容易接受成长股1.5倍的PEG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当时还有很多分析师将Google的目标价位调高到了450美元。2006年10月20日,Google公布的当年三季度利润同比接近翻番,当日其股价报收于456美元,而各大投行给Google的目标价位已经进一步上调到了600美元。
林奇所说的“增长率20%而市盈率为20倍的股票要比增长率10%而市盈率为10倍的股票要值得买”和PEG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问题的关键是,除了公司的创始人,个人投资者好像很难从成长股上赚到大钱。相形之下,投资大盘蓝筹股获利的个人投资者倒是数量众多。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投资成长股确实存在不少困难。首先是在股价大幅上涨前,成长型的小公司往往信息不够透明,证券分析师给予的关注也很有限,个人投资者很难获得有价值的投资建议。但股价一旦大涨,高高在上的股价和市盈率又会给个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勇气继续介入的自然是少之又少。其次,优秀的成长股单价一般都很高,投资100股Google就需要4.6万美元,这意味着资金有限的个人投资者不容易通过组合分散投资风险。
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真正投资成长股的主力都不是个人,而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国内成长股的代表如苏宁电器和张裕,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基本都是基金和QFII,这样的股东结构显然也是由基金所具有的研究能力和资金规模所决定的。
至于彼得·林奇,他当然有过“不要相信投资专家意见”的至理名言,但大家别忘了他在1969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担任了13年的基金经理,后来又升任富达公司副主席。就股票投资而言,应该很难能找到比林奇更“专家”的专家了。
所以,对于不是以投资为专业的普通人而言,认购一只优秀的成长股基金可能才是获取成长股高回报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