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域名哦:www.gupiao-waihui.cn

企业财务报表对读者误导的因素分析

作者:基本面分…    文章来源:股票知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8

普通文章 怎样看年度报告
普通文章 投资价值的测算
普通文章 上市公司常用财务指标
普通文章 衡量绩优股的重要指标
普通文章 企业财务报表对读者误导的因素分
普通文章 企业破产的预测
普通文章 案例分析:AB公司报表及比率分析
普通文章 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
普通文章 如何分析财务状况变动表
普通文章 如何分析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普通文章 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普通文章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
普通文章 财务报表的种类

本文检索关键词:基本面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就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面对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在每一张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及数字加总,均保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一般信息使用者而言,很容易认为这就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事实并不那样简单。
现在,我们将对财务报表对读者的误导因素作进一步剖析。

一、从"实际发生"讲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0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这里,两次强调"实际"、"如实",这与我国会计界一贯对会计信息有"客观性"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什么才叫"实际发生?"怎样做才称得上"如实反映"?《准则》并未说明,看来,只能从企业涉及的会计业务本身去揭示了。 从对企业的会计业务是否具有可验证性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会计业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验证性业务,另一类是职业判断性业务。 所谓可验证性业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各种凭证来验证业务本身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例如,外购存货的购入发票、职工工资发放单等均是验存货购入及其买价、工资发放及发放金额两项业务的有效凭证。应该说,企业相当多的业务属于这一类。对这类业务,经有关环节验证后,即可作为"实际发生"处理,"如实"在会计系统中予以反映。
而职业判断性业务则是指那些虽已发生,但其发生金额需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的业务。这类业务最明显的例子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的确定,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即可视为这项使用固定资产的业务已经发生,至于企业因使用固定资产而受益的金额,则以折旧费的形式来确定,在目前允许采用多种折旧方法的条件下,对同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同会计人员往往会算出不同的折旧额,而每一种计算结果都有其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这类业务入帐金额的确定,则难以说"实际为×××元",而只能估计确定。
正是对这种职业判断性业务的估计处理,才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绝不可认为,企业的利润为"×××元",而应树立企业的利润"大体上是×××元"的观念。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职业判断性业务的处理及导致的财务信息弹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坏帐备抵率的确定 对应收帐款损失的处理,可以采用备抵法,坏帐备抵金额由下式确定: 坏帐备抵金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估计的坏帐率 会计处理的结果,增提坏帐准备将导致企业的管理费用(我国现阶段将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增加,降低当期利润,减提坏帐准备将减少管理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虽然我国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限定了企业的坏帐估计率,即允许企业按照年来应收帐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但在这个范围内,坏帐率的确定,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决定。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企业有多种方法对存货进行处理,但任何一种方法处理的结果均会与其他方法确定的发出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企业损益表中的利润出现差异:如商业企业发出库存商品价格高估,就会使利润下降;反之,则会使利润上升。至于方法的选择,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方法的选择,涉及折旧年限、净残值估计率,直线或加速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上述任何一种因素的确定,均难以有"唯一正确"之说。因此,企业折旧额(往往计入当期费用)的估计,也将导致当期财务成果出现弹性化。
(四)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确定 与固定资产的折旧一样,无形资产摊销中摊销期的确定也是主观决定的。与其他资产不同,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贡献"期受人的因素、市场因素等影响较大,其长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选择摊销期的长短也就有了弹性。其结果,当无形资产摊销期较短时,计入当期费用的无形资产价值就会提高,利润就会下降;反之,将会使企业的利润上升。
(五)其他方面的方法选择 其他方面,如长期投资(权益投资)中权益法的应用条件,我国的规定比较混乱,企业可能"混水摸鱼",应用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法;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或有事项的估计,长期负债利息的确定以及应付债券溢、折价的摊销等,均可能构成企业高估(或低估)资产、低估(或高估)利润的因素。
二、企业对财务报表信息可能进行的人为操纵
我们这里所指的企业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人为操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粉饰其财务状况的目的,人为地"制造"一些业务或某些业务的金额的行为。 实际上,我们前面谈的各种会计方法的选择,已经包含了一定的"操纵"成分,但那时的操纵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所选择方法的有限性的制约。在这里,我们讨论其他一些人为操纵的情形。
(一)人为地操纵销售活动的实现时间 在会计期结束之前,企业如果意识到当期的销售收入未能尽如人意,有时会采取假销售的办法,虚增当期销售收入与利润,以使信息使用者对其利润水平有较高的评价。
(二)人为地操纵制造业中期末在产品与产成品的费用分配方法 在制造业,期末在产品与当期入库产成品的费用分配是一个难以说清而又必须说清的问题。某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往往采用高估期末生产品成本,低估入库产成品成本的办法。
(三)与理财活动相结合的操纵活动 这类方法具有较大的欺骗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正在尝试的方法。这方面的一些表现有:
1、为改善其资本构成而将债务转化成所有者权益 大家知道,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间的比例如果过高,企业就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改善其构成比例的目的,可能精心策划将债务转化成所有者权益的"战略"活动:往往首先以一定时期的高利润吸引目前和潜在的所有者,然后再以"优惠"条件"优先"给予债权人,鼓励债权人放心大胆地将债权放弃,转成企业的所有者。一旦此战略实现,将意味着,原来的债权人不会再对企业有债权要求,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好转,结果,使企业的债权人风险加大。我国企业已有这方面的例子。
2、通过对其他企业的兼并、收购、形成企业集团,同时改善母公司的资本构成。 企业集团的组建,有多种经济上的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企业,进行企业集团的组建的目的是要改善其母公司的资本构成。 企业,应为母子公司的集合体。在集团内部,母子公司是各自独立的法人。母公司获取子公司的控股权,往往是以投入资本作为代价的。 母公司在对外投资获取股权时,既可以用货币资金,也可以用非货币资金(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而上述非货币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时,往往涉及有关资产的估价问题。如果在估价过程中,资产以远远高于原帐面净值的价值评估则这部分差额就会增加企业的"资本公积"。结果既组建了企业集团,又使母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
三、报表使用者对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使用的误解
在前面有关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审计人员出具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有四种类型,既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反对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对审计工作的作用及审计报告的使用产生误解,盲目相信(信任)审计报告。
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内容的涵义。
(一)关于审计工作的作用
这里的审计工作,是指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活动。 审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通过审计,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的内容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要对上述诸方面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审计)的结果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并不负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舞弊行为进行审查,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出具审计报告。
2.促进企业的报表编制及会计处理规范化。 尽管如上所述,审计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判定或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经营活动,但是在确认企业的报表是否符合准则的编制要求,是否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过程(即审计过程)中,则确实能够促进企业在组织其财务会计活动时遵循准则的要求,规范化地从事会计工作。
(二)关于审计报告内容的涵义
我们认为,审计报告只是审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编制的报表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所表明的一种看法或意见。无保留意见报告是一种最常见的审计报告。但是,请读者注意,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只有"符合"、"恰当"、"一致"等具有弹性的字眼。因此,在阅读审计报告时应注意: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处理准确无误。
审计人员之所以能够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很重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处理与会计准则的要求无"重大性"差异。或者说,即使企业的会计处理与准则的要求有偏差,但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这种偏差不足以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则仍然不影响审计人员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另一方面,也可能企业的会计处理没有遵循准则要求,且差异重大,足以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并招致损失。但由于审计人员水平所限或受其他条件的制约 ,未能发现这些问题,而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对企业会计信息对读者的误导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国规定,企业的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一致这就意味着,企业均应在12月31日进行结帐,于年初或上半年对外发布财务报表。这就是说,所有需要经过审计人员审计的企业,均要集中在这段时间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人数有限。在人员、时间、精力与审计任务之间出现巨大的供求不平衡的条件下,只有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样,就极有可能使本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成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无舞弊现象,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企业内部是否存在部分职工的舞弊现象,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有方,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这方面负有责任。如果企业内部有上述问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已发现,但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企业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报告也会是无保留意见的。因此,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能使与企业有利害相关的有关方面"高枕无忧"。
3.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反对意见的审计报告与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也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在经营与内部管理上"一团糟"。
审计报告只是就报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出具的意见说明,它并不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上述三种审计报告的出具,主要是因为:
第一,审计人员无法得到有关信息;
第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本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却出具了上述三者之一的审计报告;
第三,企业确实在会计处理与报表编制上严重触犯现行会计准则与制度。可以看出,即使上述第三种情形,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有一定距离。 但是,应该看到,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信度"远远大于其他三种报告。
四、报表使用者对有关误导的防范
我们已经看到,在财务报表背后,到处是与"真实","准确"、"可靠"有一定距离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简单地依赖报表作出决策极易导致失误。那么,在纷繁复杂的财务报表信息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理智,明智地作出有关决策呢?
(一)财务报表信息本身具有弹性 与世界上许多事物存在模糊性一样,企业诸如资产价值,费用金额,收入金额及利润等由于计量的原因,其本身就是具有弹性的价值量。
这已从诸多的会计方法具有可选择性这一点得到验证。 这就是说,报表中所列示的数字并不具有"唯一正确"性,能用公式表达出来的关系也并不一定合理。例如,很难有道理来说明加速折旧法中为什么一定要"双倍余额"或"年数总和"法而不是其他方法(尽管在国外还有其他多种方法)。 因此,在财务报表信息的形成上,除了有"客观"、"实际发生"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许多是惯例性的。 读者不应对会计信息的弹性化、模糊化奇怪。
(二)加强自身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企业粉饰财务状况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在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完备、审计工作比较扎实的英国,也大量存在此类问题。例如,1992年,英国的一个分析师(Analyst)Terry Smith出版了一部名为Accounting for Growth(可译为"粉饰财务状况的会计方法")的书。在书中,他根据自身掌握的大量素材,揭示了诸多粉饰财务状况的会计方法,并对英国相当多的公司所采用的粉饰方法进行了统计,在他的统计中,许多英国著名公司都未能"幸免"。此书轰动了英国乃至世界。在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之后,作者感叹"Cash is King!"(可译为"现金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说,企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会导致众多的粉饰方法。但任何粉饰方法,均难以改变企业的现金与现金流量(这里的现金即为我国的货币资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可信度较高。 但是,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所固有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理,任何进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粉饰行为均会"顾此失彼"。例如,高估费用,必然低估资产或高估负债。因此,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中,可以找出一些粉饰痕迹。例如,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是经常被粉饰的对象。因为企业明白,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两个简单的比率对企业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并不强,就必然在其他一些方面如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应付帐款周转率以及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出来,这就是说,对一个企业的同会计期间来说,它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好转很难与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应付帐款周转率、现金流量的恶化同时存在。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会诊",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三)重视对企业非货币性信息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的问题,有些是难以用货币来表示的,有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比货币信息更重要。
例如,两个财务状况相同(从报表信息看)的同类企业,一个处于上升期,另一个则处于下滑期。他们只是在上升与下滑的过程中的某一时点表现为相同的财务状况。这种上升与下滑的趋势就不一定能从报表中反映出来。
企业非货币性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企业经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评论;
2、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措辞;
3、资产的构成及保值增值情况;
4、损益表中非常项目与其他项目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
5、企业或有负债与资产负债表上现实负债的数量对比关系;
6、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7、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
8、企业的公众声誉;
9、企业的雇员周转率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免责申明:你阅读的企业财务报表对读者误导的因素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来自股票知识|外汇知识,转载请注明:GuPiao-WaiHui.cn,本文转自互联网。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必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C)2006. GuPiao-WaiHui.cn | ALL RIGHT RESERVED.
    股票知识|外汇知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