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基金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8
节后第一周股市上演了惊心动魂的振荡走势,暴跌与反弹接连登台,预示着2007年将是充满振荡与波动的年份。周一指数延续节前的快速上涨习惯性,顺势冲高后收于3000点大关之上(3040.6)。然而,周二(2月27日)开盘后就风云突变,大盘平开后一路下滑,中间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反弹抵抗。虽然近来市场对指数宽幅振荡已经司空见惯,但到尾市时,跌幅之大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收盘时,上证指数下跌268.8点(-8.84%),沪深两市主板成交2007.7亿,创造了10年来最大跌幅和沪深股市有史以来的天量,跌停家数达到约800家。然而,市场并没有出现传言中那种恐慌式“崩盘”,而是在28日周三又大幅反弹109.3点,周4再跌83.9点,周5又上涨34.3点。全周整体表现为暴跌后的振荡整理格局,周跌幅为-5.57%,周成交7648亿元,创历史新高。
市场这种放量大幅振荡的格局反映了受股市长线向好与短期估值过高这一矛盾驱动下流动资金的追涨杀跌。
去年4季度中国股市实现全流通这一历史性变革之后,我们认为股市将步入一个长期牛市之中,结构热点将会此起彼伏地展现。目前,股市长线向好的几个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出现变化,上市公司业绩也呈现出预期之中的高速增长。然而,自去年4季度至今年1月份以来的快速上涨已经基本预支了蓝筹及成长股2007年的业绩,甚至有些品种已经开始透支2008年的业绩。因此,短期内基金主力开始出现谨慎心态并着手进行持仓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管理层也开始逐步发出正视股市风险的信号,担心过高的指数对即将上线的股指期货造成冲击,也担心流动性过剩从产业范畴延伸到金融范畴。银监会9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银监发[2006]97号)就是针对市场短期涨幅过大、希望通过控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以避免形成更大的泡沫的提示。此外,日本央行在2月21日再次加息,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投机性资金也有一定影响。
在2006年股市大涨的财富效应示范下,国内外投机性资金借助各种渠道纷纷流入股票市场。其中,从去年七月大牛市启动后入市的新股民就达到股民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这批资金交易心态大多比较浮躁,一方面过分追求短期收益,另一方面对暂时性的账面亏损和市值下跌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从而成为目前市场中最不稳定因素——一旦消息面上有风吹草动(甚至仅仅是空穴来风),都会被急剧地放大。因此,暴涨暴跌就成为2007年来频频出现的市场现象。有信息表明,2月份以来,虽然部分基金开始逢高调整持仓结构,但也是有减有增的结构式调整;类似2月27日的暴跌并非是基金、保险公司、券商等主力机构所为,至少不是机构集体看空所为。
暴跌发生后,财政部和国税局即刻公布不征收个人资本利得税,不利传言也不攻而破。《求是》刊登温总理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稳步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大方针。这些措施使得2月27日的暴跌并没有引发连续性的“崩盘”,市场有惊无险。联想到美国1987年10月单日22%的暴跌后,美国央行应对得当且总体形势依然向好,那次股灾之后,美国股市反而迎来了持续20年的大牛市。此次暴跌缓解了市场高估,就连一些动态PE较低,且在2007和2008年内有望业绩继续高速增长的公司也加入到杀跌的行列,基本面良好使得经过下跌调整后,中国A股可能迎来新的机会。
广发基金吴治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