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股票知识|外汇知识学习 吧!本站域名:www.gupiao-waihui.cn

“跷跷板”行情再现的是与非

作者:股票行情    文章来源:股票知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

普通文章 大盘蓝筹引领股指震荡上扬
普通文章 权重股躁动预示牛市震荡加剧
普通文章 谁“操控”了2006年牛市行情
普通文章 4月行情:海水与火焰并存
普通文章 股市四月天 信披“雨纷纷”
普通文章 大盘稳定运行 个股保持活跃
普通文章 期指逼近蓝筹独舞 外资看好中国市
普通文章 权重股推动 本周指数或将再创新高
普通文章 大象打盹沪指小跌13点 上涨个股明
普通文章 “跷跷板”行情再现的是与非
普通文章 3200点新高后牛市是否收官?
普通文章 权重股“复活”带来什么?
普通文章 能量释放过快 多方需要主动性休整

  一段时间来,沪深股市出现了所谓的"跷跷板行情",也就是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市值股票为一方,以题材股为代表的其它股票为另一方,在走势上相互钳制,此起彼伏。表现在盘面上,那就不是"二八现象",就是"八二现象"。譬如在本周的上半周,大多数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大市值股票则表现很平淡。到了周四,随着大市值股票的强劲上涨,多数股票却出现了下跌。在周五,这种状况又反了过来,当天金融股是下跌的,但全天上涨的股票又远多于下跌的股票。有意思的还在于,由于大市值股票具有较大的权重作用,因此在它走势平淡的时候,即便多数股票上涨,但股指也不过是小幅走高。但当大市值股票上涨以后,股指会强势上升,可此时多数股票则出现下跌。这种状况,也就被称之为"跷跷板行情"。
  实际上,市场出现"跷跷板行情"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大的方面来说,去年四季度的"二八现象"与今年一季度的"八二现象",都是"跷跷板行情"的客观写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上不同投资偏好的作用力在变大。换言之,也就是稳健型的投资者与激进型的投资者在市场上轮番成为主角,分别有所表现。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投资偏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市场也永远存在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但这并不一定导致"跷跷板行情"的出现。 原因在于,在人们对后市普遍乐观,同时市场点位还比较低的时候,大家都并不担心股市会大幅调整,各种板块的股票品种,不过是谁先涨谁后涨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股票,在行情强弱上会有差异,但不至于存在运行方向上的对立,所以也就不会导致明显的"跷跷板行情"。但是,到了行情处于相对高位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因为大家担心如果股市走势过猛的话,很可能导致较大幅度的调整,因此普遍有一种"指数恐高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权重大的股票,对于市场的吸引力也就不是很大,于是资金集中在了题材股上。而题材股炒上去以后,虽然指数上涨不多,但却导致了市盈率快速提高。这个时候,就会轮到业绩好的股票来表现,而这些股票中的大多数都是有较大权重的大市值股票。它们一动,指数飚升,这就更增加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于是资金开始撤出,多数股票下跌的局面也就出现了。"跷跷板行情"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有人从投资理念的角度出发,赞成"二八现象"而反感"八二现象",也有人从最大限度获取风险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对"八二现象"更有兴趣而不满于"二八现象"。于是,在时下的"跷跷板行情"面前,也是众说纷纭。其实,作为一种市场现象,它的出现本身就是集体的选择,是合理的,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对与错。投资理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投资收益最大化所对应的应该是市场风险的最大化。所以,人们无须为"跷跷板行情"的出现大伤脑筋,只要顺势而为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出现什么样的行情,总是有相应的市场条件作为配合,人们要关注这种市场条件的变化。
  客观而言,"跷跷板行情"的基础就是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不同投资者对其的不同反映。在这个层面上,应该说"跷跷板行情"的出现,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也包括投机)机会,但同时也往往会令行情走向某种极端,从而导致对群众基础的损伤。所以,过度的"跷跷板行情"并不值得欣赏,但对于正常的市场热点转换,还是应该平静地予以认可。当然,市场如果能够理性地在"二八"与"八二"中寻求某种平衡,让"跷跷板行情"不至于过于激烈,那么股市的运行一定会平稳得多,投资难度会明显下降,投资风险也会大大减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免责申明:你阅读的《“跷跷板”行情再现的是与非》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来自股票知识|外汇知识,转载请注明:GuPiao-WaiHui.cn,本文转自互联网。
    热门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必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C)2006. GuPiao-WaiHui.cn | ALL RIGHT RESERVED.
    股票知识|外汇知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