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股票知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8
|
|
2007年度股市投资策略报告之银河证券篇
我们认为,应对总体向好、震荡难免的股市,投资者应该在三大策略中选择其一(最好不要兼选)。这三大策略分别是:1、白马策略,选择那些行业增长前景明朗、公司成长可靠的大型优质蓝筹股,稳定持股,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2、成长策略,选择那些在短期内业绩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公司,或者其产品销售量或者价格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公司,进行阶段性重点投资;3、补涨策略,选择那些股价涨幅不大、属于优势行业、资产质量较好但竞争优势不够明显、短期业绩平或差的公司,在底部购买后待价而沽。
股票推荐方面,我们准备了低市净率板块、高增长板块、绩优成长板块以及二线成长B股等不同组合,供投资者近期选择。
一、宏观与股市环境
2006年,股市迎来了难得一遇的优良发展环境,股改成功的同时宏观经济继续高速平稳发展、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提高,质量持续改善、流动性过剩带来充裕资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2007年,这些良好的基本面将继续巩固。
GDP全年增长超过10%已成定局,CPI涨幅也将低于控制线2%之下。在连续两次提升利率、四次提高准备金率之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终于得到控制,下降到20%附近,生产资料价格也开始回落。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是喜人的,足以令投资者放心。不过,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引发管理层对由此产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持续关注。预计管理层会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流动性过剩,但措施不会过于激烈,不致于改变其趋势。
行业增长的不平衡在上半年达到高峰,下半年则有所缓解。上半年,资源类公司不仅是盈利大户,而且是盈利强户,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都处于领先水平。下半年,随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上市,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发生重大转变,银行的利润占据了主导地位。中下游行业的利润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而有所回升,中下游企业经过技术与制度革新后盈利能力也出现回升势头。汽车、家电、水泥等竞争性激烈行业利润明显回升。信息技术产业虽然业绩继续平淡,但因为有了3G等预期投资支持,投资者信心也逐步增强。
人民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成为焦点
在上半年,机构投资者普遍对人民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给股市带来的机遇高度关注,并终于形成了下半年股市疾风暴雨式上升最强劲的动力之一。不过,下半年,机构投资者开始怀疑流动性过剩对中国股市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推动力,并对其作用机理开始研究。由于股市上升同时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不少机构投资者甚至否定流动性过剩是股市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把业绩增长作为主因。但客观地说,股市上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互相增强的结果,投资者不应主观地偏向于一方。
因此,2007年可能导致股市震荡的宏观因素,就是流动性过剩局面的变化。尽管从目前形势看,局面改变很难,但由于美国经济放缓,并有可能减息,从而导致人民币与美元利差缩小、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出口面临更多困难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一旦在短期内无法让投资者得到确定答案,股市震荡自然难免。
股市有利的确定性因素更多
相对于极少的不确定因素,股市有利的确定性因素则更多。首先,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系于二级市场股价,通过整体上市、资产重组、不良贷款清欠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形成资产注入,将继续大大改善上市公司质量。而股权激励等措施实施,使得股东、管理人利益一致,也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随着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投资者保护到位,投资人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强。这些市场治理结构的改善,使得股市面临着越来越好的内部环境。
其次,上市公司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中国加入WTO五年来,中国经济因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大量产品的出口使得国内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提高了国内劳动者的收入,增强了国内消费与投资的实力。大量的国际企业加入国内竞争,刺激提升了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企业效率显著提高。尽管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高了,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却是主要方面。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表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模式,仅仅盯住通货膨胀,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到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发展中状态与中国人均生活水平依然较低的现实,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关注经济的增长。这个表态说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为近几年经济的高增长而自我满足,更没有因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提高就畏首畏尾,而是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的波动,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因此,从政府经济政策这个大方向看,上市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是明显良好的。
其三,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时代将从内需方面稳定保障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1960-1970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批高峰人口目前都进入了壮年期,也就是劳动创造能力与收入能力的高峰。他们的子女也将在未来10年左右持续进入成年期。这两代人所形成的人口高峰,被当今业内称为人口红利时代。这个时代,显然将是中国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的时代,也是人均消费大幅增长的年代。因此,尽管目前国内消费占比不够大,但未来上升空间巨大,市场扩张能力极强,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持续的保障。
其四、股价水平处于合理状态,也为未来稳步发展留下了持续上升空间。随着上证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关于股价的合理性质疑也此起彼伏。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认识。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重要高低点时国内绩优300股的定价水平(见表1)。
表1显示,当前股价的市盈率水平处于相对合理或者说偏低状态。相对于2001年、2004年两个重要高点市盈率来说,当前水平明显较低,不具备顶部特征。即使相对于2005年最低点时,目前市盈率也只有20%的上升。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股改大大降低了绝对股价,却没有降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业绩在近两年尤其是2006年出现了显著的提高;三是新股发行之后,大量的优质公司上市,提高了绩优公司的业绩水平。
不过,表1也提示我们,当前的市净率水平已经较高,位居2001年、2004年两个高点之间。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从市盈率与市净率对股价影响的关系看,投资者更看重市盈率,表明投资者更加重视公司的成长性,而不是稳健性。从纯粹数学角度分析,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停止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目前的水平14.5%,4.27倍的市净率意味着11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但如果每年保持25%的业绩增长,则意味着只要5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显然,对未来3-5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平均业绩增长率的预期,将左右当前的优质股定价。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国内主要分析师的平均增长预期就是25%。从理性角度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股价定价,在普遍预期较好的情况下,已经达到合理水平。今后每个季度报告所披露的业绩增长率,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业绩预期,从而影响股市的短期波动。
二、投资策略
股市总体机遇较大是明确的,但股市震荡与股市结构性变化将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是2007年把握股市机遇的第一要务。
投资者的策略可能因人而异,尤其对短线投资者,我们不可能给予策略支持。因此,我们为普通投资者准备了三大基本策略,可以提高投资者把握机遇的能力。
策略1、白马策略:
选择那些行业增长前景明朗、公司成长可靠的大型优质蓝筹股,稳定持股,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这些公司可以用如下指标进行选择:第一,行业增长可期,如金融、地产、消费品、大型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第二,行业中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处于持续数年领先地位;第三,公司治理结构良好,没有出现重大侵害投资者权益事件。
对于白马,在买入时,尽量能够等到技术性回调之后不断逢低买入,买入后即以持有为主。只有在发生了行业、宏观等系统性风险时才考虑减仓。
策略2、成长策略:
选择那些在短期内业绩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公司,或者其产品销售量或者价格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公司,进行阶段性重点投资。这类公司一般规模中等或者偏小,产品在局部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当产品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时,应该第一时间跟进。2006年的有色金属板块,是这种股票的典型代表。做好这类投资,必须第一时间分析公司季度报告,尽快捕捉机遇。
策略3、补涨策略:
就是选择那些股价涨幅不大、属于优势行业、资产质量较好但竞争优势不够明显、短期业绩平或差的公司,或者行业不够好,但公司是一流的有竞争力的公司,在底部购买后待价而沽。例如,在食品饮料行业,当一流公司股价高高在上后,业绩平淡的公司股价有一个补涨要求,如近期活跃的沱牌曲酒、维维豆奶等;再如,纺织行业普遍定价较低,导致龙头公司股价偏低,如雅戈尔、凯诺科技等。补涨类的股票,通常涨升一段后,容易出现反复。因此,投资者不宜长期持有,而应该波段型炒作。一般涨升段过后,跌破了10日移动平均线就应该考虑减仓。
股票组合
按照不同的策略,我们由各个分析师独立构建了几个投资组合,供投资者参考选择。所选择的股票,由于考虑了股价的波动时机,所以可能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但最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范本(见表2)。